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K线力学是技术分析的精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0 7:48:2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由于股民们对证券市场的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对价格波动规律的甄别、提取能力与早期的市场已不可同日而语,市场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价格波动的随机性程度也在与日俱增,所以现代证券期货市场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随机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市场“骗线”,“骗量”现象的发生,即是图表陷阱时有发生。

  对于随机性与规律性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分析家和投资人倾向于认为,随机性与规律性之间是断裂的,相互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只要剔除了价格的随机现象,剩下的就是价格的波动规律。如传统技术分析中的均线理论就是这一认识的代表作。

   现代分析科学揭示出:价格是在表象无规则运动下的决定性无序,是表象随机性、无规律中内含有序,无序中产生组织,产生规律。价格波动高度随机性是价格波动规律性成立和存在的前提基础,价格通过大量的高度随机性的游荡和无序波动自动地产生出组织,产生出有序,从而呈现出规律。一个层次上的价格波动规律在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又是一种无序的、并不恒定的有序,规律的体现方式是随机的,通过这种方式,又在更高的层次上产生出新的有序、新的规律。这种规律性很容易使人想象正弦波那样的有序运动,在波峰和波谷,价格的未来方向被明确地指了出来--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上述现代分析科学揭示出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是指:规律性方面只部分地含有价格未来走势方向上的信息,规律性中的大部分揭示的却是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

   既然价格波动具有高度的随机性特征,那么这种高度随机性对股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价格的高度随机性不仅意味着任何人从局部而言从短期而言都有可能获利,但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任何人从全局而言从长期而言获胜的概率非常之低。因此,股民们若希望在证券市场中能长期稳定地获胜,必须成功地解决如何在高度随机性的价格波动中寻找到非随机性,也即规律性部分,及其适用层次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解决价格波动不同层次的随机性部分对买入决策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也就是本文要谈的重点:股价异动。

   3。券市场的投资交易,是一个“首负博弈”的过程,即投资交易的亏损方不但要输给盈利一方,而且双方都要交纳交易过程的各种费用。所以不但在证券本业中赢家的从业人员是靠证券输家来养活的,同时证券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从根本上也要由输家来供养。如果亏损方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证券从业人员,那么输家不但从数量上还是资金量上都要远远超过赢家,才能维持证券市场自身的延续和生存。由此可以推论,市场的主要运动方向,一定是大多数投资人心理上最难以承受的方向,也一定是最出乎大多数投资人意料的方向。市场一定会用一切方法来证明大多数投资者和大多数资金投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错误的,市场自身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大多数投资决策的错误。这个“一切方法”就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中所谓的“超级主力”。

   三。股价的趋势

    道氏理论将价格波动分三个级别:主要(原始)趋势、次级(逆向、反复)趋势、日常(短期)波动:主要趋势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获利的主要基础,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则是证券市场存在及正常运转的基础。次级趋势的主要市场功能是隐蔽主要趋势,使市场走向的真正意图不被大多数人所觉察,并使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被次级趋势所误导,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日常波动的主要市场功能是使操作盈利看起来很容易,以诱使一批又一批的股民不断为市场注入资金,从而保证市场的延续和长盛不衰。次级移动和日常波动具体来说,就是以大量的市场假象的方式使投资人错误地进场,同时在投资人正确进场后使投资人错误地离场。次级趋势隐蔽主要趋势及日常波动诱资入市的市场功能,从根本上保证了只有少数人成为赢家,最终使以“风险”为特征的证券市场游戏规则得以维系。

   四。股价波动规律的理念

    股价波动有时有规律,而有时又没有规律,股价波动存在随机性与非随机性双重特征。所谓随机性,是指数据的无记忆性,即过去的数据不构成对未来数据的预测基础。股价波动具有高度的随机性特征这一现象早已被投资理论界所证实。正是因为股价波动中隐含的随机性成份使得股票市场的诱惑力经久不衰。我们随便调查一下任一投资者的交易情况,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投资人有过赢利的经历,而且对某一小部分投资者而言,这种赢利的代价除了承担其资本损失的风险外,没有任何付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不劳而获的心理。

   相反,与随机性相对立的一面是,股价波动还存在非随机性特征。非随机性是指规律而言的,即市场具有线性性质,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根据原因的力量与方向,可预测其结果。也就是说,投资人可以根据对过去市场价格波动模式的分析得出对未来市场价格运动模式的具有统计可靠性的预期。股价波动的非随机性特征的存在,也已被投资理论界证实。只是非随机性特征往往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即当众多投资人发现某一非随机性特征存在时,该特征一般趋于随时间的加长而消失。我们在二级市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某只股票脱离长期底部后,其股价沿着一条长期上升趋势线缓慢地、有规律地向上攀升,最后出现加速上扬,但这种加速上扬的趋势不会持续多久,很快股价就会调头向下或者在高位横盘震荡;某一段时期,大盘指数很有规律地按照某一固定周期在运行,如低点与低点的时间周期常出现为19个月左右。但随着时间的加长,我们会发现这一周期数已发生偏移,大盘指数又会按照另一个多数人不知道的新周期运行。股价波动中隐含的非随机成份是股票市场存在诱惑力的另一根源。由于这种非随机性的存在,使得众多理性投资人认为买股票不同于摸彩票或者赌博,所以,他们投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诸如对经典投资分析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对潜在投资分析技术的挖掘和开发等,以试图把握股价波动的规律所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