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A股投资二十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5 8:30:21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第七诫:躲开高卖低买的美丽陷阱

  为赢得更大成功,能否在“股东模式”基础上修正一下我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分别在180元和30元左右卖掉茅台和万科,然后在160和20元左右的价位上再把它买回来?这样的聪明设计,由于往往出现在事后而不是事前,尽管不乏闪光之处,其有效性却值得怀疑。一个简单的反思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在茅台首次到达100元,以及万科在很短的时间内从10元涨到20元时,果断将其卖出?进一步的思考是:就算我们熬到了阶段性的股价顶峰,我们又凭什么相信茅台和万科一定会在我们期望的时间内跌进我们要买入的理想价位?

  第八诫:一定要有一个理性的获利目标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在A股市场上混,每年没有30%以上的回报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这好比是说:如果投资操作仅达到巴菲特的水平,就没脸见人。不要以为朋友的话十分可笑且愚不可及,数一数我们身边有多少个“翻番俱乐部”,就会觉得他的话可能真的不无道理。当然,您相不相信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自己的体会是:碰到那些自诩动辄可以为您赚取年50%至100%回报的人,您唯一需要做的是:捂起耳朵,远离为妙。

  第九诫:守住寂寞,拒绝诱惑

  股票投资绝不是一场百米、千米甚至是万米竞争,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没有这样定位的投资者,就一定难抵对阶段性寂寞的惶恐和区间性辉煌的诱惑。“精明的投资者”有充足理由去寻找每个年度甚至每个季度的超级黑马,而“愚笨的”投资者则选择把优质股票收入囊中后按兵不动。谁更有机会赢得这场马拉松比赛?投资者不妨自己做一个股市投资实证分析,您会有正确答案的。

  第十诫:享受生活,快乐投资

  在一张白纸上划两条呈十字交叉的直线,竖线代表投资回报,横线代表过程的轻松度。我们就由此把股票投资划分成四个泾渭分明的区域:1、无效投资(东南区):回报是失望的,过程是轻松的;2、沮丧投资(西南区):回报是失望的,过程是疲惫的;3、缺陷投资(西北区):回报是满意的,过程是疲惫的;4、快乐投资(东北区):回报是满意的,过程是轻松的。想一想上面给出的投资十诫,相信您最终会作出正确的区域选择。

  第十一诫:悠闲的资金,才有悠闲的心态

  记得几年前参加一个研讨会,主讲人在演讲前问大家一个问题:投资的前提是什么?有人快答:有钱!于是众笑。我当时没有笑,因为觉得他答的有道理。当然,这里说的有钱是指有闲钱,短期内有特定用场的钱是不能用来投资的。为什么呢?心态。试想有人将一笔短期内会有特定用场的钱“投资”于股市,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什么的(这恐怕会经常发生),您估计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模式和与此对应的行为模式?

  第十二诫:胆小的人最好远离股市

  彼得林奇说:在股市上成功,最要紧的是不要被吓跑。遍览人类股市历史,得知此话绝非虚妄之言。坚持认为美国投资者比较幸运的人,不妨数一数过去100年来发生在美国的那些“足以让人感到世界末日来临”(林奇)的事件,可能会就此改变他的观点。我国股市尽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足以让投资者胆战心惊,夜不能寐的事,发生的密度恐怕不少于任何一个新兴与发达股市。林奇没有被吓跑,于是成了基金经理第一人。巴菲特没有被吓跑,于是成了世界最伟大的投资人。刘元生没有被吓跑,于是书写了一个中国A股的传奇投资故事。您呢?

  
第十三诫:股票投资不一定是高风险游戏

  美国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所谓股市的系统风险其实只是投资时间的函数。如果对上证综指做了一个类似研究:就会发现,即使投资者非常不幸的将自己全部资金一次性在1993年的最高点投入,风险终结的时间也仅为13年(注意这只是极端情况)。依此类推,股市的非系统风险则是投资组合质量的函数,而股市投资的第三大风险———投资者的非理性操作,则是投资人自身素养的函数。因此,对于一个有基本投资技能、素养和耐力的人来说,股票投资不是一个高风险游戏。

  第十四诫:市场如果总是对的,地球就一定总是平的


  套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市场是对的与不总是对的,对投资者来说,就是白天与黑夜的区别。以我国股市为例,从1992-1993年度的全球最高PE定价,到2003-2005年度的几乎是全球最低PE定价,市场在两个端点都是对的吗?还有,在2007-2008不到半年的时间里,100多元与50多元的中信证券以及40与20元的万科,也都代表了市场的正确估值吗?对此,至少我是不信的。正因为不信,才能在股市低迷时敢于重仓买入看好的公司,然后耐心等待市场纠正错误。

  第十五诫:投资是知难行易,而不是知易行难

  如果知道一只远航的船一定会胜利到达彼岸,我们还会担忧旅途中的风浪吗?如果我们确信以便宜价格买入的优质公司,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创造不菲的回报,对持有期间公司股价的跌宕起伏还会在意甚至紧张吗?已胜利走过几十年风雨的巴菲特、坦普顿、以及其他投资伟人,其最后的成功是基于早期“知”的透彻,还是后来“行”的坚毅?对此,我自己的体会是:股票投资其实是知难行易,不是知易行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