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权证的创设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7 0:19: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举个例子,假设某券商准备创设1000万武钢认股权证,以11月25日武钢收盘价2.91元计算券商的持股成本,其收益则是发行权证的收入。假定权证可以全部售出,其净利润=发行权证收入-持有股票的成本=1000*1.522-1000(权证创设后的武钢股价-2.9),也就是说,权证到期进入行权时,只要武钢的股价不超过4.41元,券商就确保能盈利。由此可见,创设权证对券商的意义和诱惑力非常大。然而,券商创设权证(以认股权证为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权证对应履约股票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二是权证出售风险;三是权证行权时股价上涨带来的损失。当然就目前来看,券商创设权证的风险不大,但随着权证市场的发展,券商需要在创设规模、注销与权证交易以及对未来股价的研究判断等方面作好各方面的协调与控制。对投资者来说,应当谨记的是,脱离价值主体而单纯进行炒作在离限期还有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或许可以维持,然而价值回归之路是注定的,虽然"T+0"为每个投资者提供了逃跑的机会,但结局是注定的。

  据公告,有10家券商已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并获准创设合计11.27亿份的武钢认沽权证,这个数量是原有已上市交易的武钢认沽权证的2.378倍。其中光大证券创设1.5亿份,海通证券创设7700万份,国信证券创设1亿份,广发证券创设3亿份,东海证券创设5400万份,中信证券创设1亿份,华泰证券创设7000万份,长江证券创设2亿份,国泰君安创设6300万份,国元证券创设1300万份。新创设的武钢权证同时也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了相应登记手续,将统一于下周一上市。

  权证创设机制在国内市场上是一项金融创新,给券商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券商创设武钢权证的盈利空间相当大,几乎是无风险套利。比如武钢认沽权证到期行权价为3.13元,以G武钢昨天2.91元的收盘价来看,内在价值仅0.22元,而武钢认沽权证周五的收盘价却已达到1.86元,远远超出了其内在价值。虽然武钢权证尚有时间价值,但考虑到G武钢可能的波动幅度,这一价格也已远远超出了其合理价格。因此10家券商新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下周一以市场价上市,其盈利可想而知。即使是下周一在跌停板上出售,创设券商仍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在武钢认沽权证创设之后,武钢认购权证的创设也将很快实现。创设认购权证需存入股票,券商最快只能在昨天将股票存入登记公司,下周一向交易所申请创设,最早下周二可以上市。

  权证创设机制如此迅速地推出,表明了管理层迅速改变目前权证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和遏制权证非理性炒作的决心。本周主板方面的G武钢、G新钢钒和G宝钢三只具备权证创设概念的个股走势抢眼,市场已经对制度创新可能带给标的证券影响做出了反应。这说明创设制度在有利于抑制投机炒做同时,也有纠正正股偏差、发现合理价值的作用。相信这也是管理层推出创设制度的初衷。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