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从理论上说,发行认沽权证的应是那些未来业绩增长有保障的蓝筹股,而持有该类股票的公司又往往是具有做空实力的机构投资者。
从香港权证市场等市场经验来看,认沽权证对标的股价并不构成冲击。对内地市场来说,投资者如果做空,套取的将是公司大股东的利益,即意味着大股东将支付更高的对价,这也使得公司在发行该类权证时必须做出慎重的选择。换句话说,发行该类权证的也将是对自己公司前景充满信心且目前股价已经严重低估的公司。此次发行认沽权证的公司均是钢铁类上市公司也印证了这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引入权证工具将考验机构的估值和定价能力。事实上,在解决股权分置的过程伴随着原有估值体系的失效和新标准的重建,在投资者与公司通过协商确定行权价格和行权比例时,该能力尤显重要。
在香港权证市场,权证交易总金额的分布情况目前大约是83%为认购权证,17%为认沽权证。
小张老师:究竟要买入多少认沽权证,才能将所持股份的风险覆盖掉呢?
李俊峰:假设投资者已持有2,000股新钢钒或者武钢股份的股票,那么他究竟要购入多少份认沽证才可完全对冲2,000股新钢钒或者武钢股份的风险?在此,我们可利用认股权证的对冲值计算。对冲值的基本概念是当相关资产价格变动一元时,认股权证理论价格的变动。假设投资者所选择的认沽证拥有0.04的认股权证对冲值(可按实际杠杆比率来计算),只要把持有正股的数目除以认股权证对冲值,便可得知购入的认沽份数以完全对冲2,000股新钢钒或者武钢股份的风险,投资者应购入约50,000股认沽证。理论上,若正股真的出现回落,认沽证便可全数抵销正股的损失,但假若正股不跌反升,正股的盈利亦会全数抵销认沽证的损失。
为什么说只是理论上呢?因为对冲值并不是一个常数。对冲值的数值会随正股价格变动而增减。因此,若投资者要维持保险的效用,便要时常计算对冲值的数据而买入或沽出适量的认沽证。此外,以上所说的是"100%保险"策略,但一般来说,我们较少建议投资者利用"全保"方法。若投资者看淡正股,那又为何不直接把正股沽出?
进一步的问题是,"投保期"需要多长呢?这要视投资者对后市的看法。认沽证保险策略的宗旨是投资者预期正股"短期"向下,但"长线"则向上。若投资者认为股价"短期"的调整即将告终,则可先行沽出认沽证套利,待股价回升时再赚多一重利润。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