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MACD两曲线金叉买入法有几种情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8 8:44:40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②负柱峰与MACD两曲线同时出现底背驰时,买入信号较可靠,可积极买入。例:中技贸易  (600056),2003年1月6日,负柱峰与MACD两曲线同时出现底背驰,引发了一波强劲的上升行情。2003年1月初,深、沪两市有一批个股是出现了负柱峰与MACD两曲线同时底背驰的情况,这些个股在2003年上半年均有不俗的表现。

  ③MACD两条曲线两次底背驰或复合底背驰,有较大机会出现中、长期底部。

  ④MACD负柱峰及两曲线底背驰大多数在股价处于60日均线下方运行之时出现。股价在60天均线上方运行的强势市场较少出现,一旦出现可积极买入。

  3、MACD两曲线“死叉后再快速金叉”买入法

  此方法要满足的条件是:MACD两曲线死叉在3个交易日内再重新金叉。这种情况出现,表明主力洗盘凶狠,故意制造MACD死叉的假象,这样更会使不坚定者出局,后市有利于主力拉抬。买入时机:MACD两曲线重新金叉且当天出现放量阳线时。

  例①:青鸟天桥  (600657 ),2003年4月25日两曲线出现死叉,4月28日(第二个交易日)又重新金叉,以当天均价11.20元买入,5月29日以均价12.90元卖出,每股赚1.70元,16个交易日获利15%。

例②:皖能电力  (000543 ),2003年4月25日MACD出现死叉,4月30日(死叉后三个交易日内)再次金叉,以当天均价7.50元买入,5月23日以均价8.80元卖出,每股赚1.30元,10个交易日获利17%。

  ②MACD两曲线底背驰买入法。

  A、两曲线一次底背驰买入法。这是较可信的买入信号。买入时机: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一根或第二根收缩绿柱线时。例:鲁润股份  (60015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2003年1月2日MACD两曲线发生第一次底背驰,1月8日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二根收缩绿柱线,以当天均价7.30元买入,2月13日以均价10.60元卖出,每股赚3.30元,19个交易日获利45%。

  B、两曲线二次底背驰买入法。这是可信的买入信号。买入时机: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一根或第二根收缩绿柱线时。

例①:华联超市  (600825 ),2003年1月3日MACD两曲线二次底背驰,1月7日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一根收缩绿柱线,以当天均价12元买入,1月14日以均价13元卖出,每股赚1元,5个交易日获利8.3%。

例②:海信电器  (600060  ),2003年1月2日MACD两曲线二次底背驰,1月8日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二次收缩绿柱线,以当天均价6.40元买入,1月17日以均价7.40元卖出,每股赚1元,7个交易日获利15%。

  C、两曲线复合底背驰买入法(“隔底底背驰。”)。

  特征:MACD两曲线第一次底背驰后运行一段时间,股价下跌再创新低,MACD死叉后第二次发生底背驰,此时,两曲线比第一次底背驰时两曲线位置要低,但没有第一次底背驰前的股价低点相对应的MACD两曲线位置低,简称为“隔底底背驰”。买入时机:复合底背驰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一根或第二根收缩绿柱线时。

例①:招商银行  (600036 ),2003年1月2日MACD两曲线出现复合底背驰,相对应的负柱峰1月6日出现第一根收缩绿柱线,以当天均价8元买入,1月27日以均价9.7元卖出,每股赚1.7元,15个交易日获利21%。

例②歌华有线  (600037 ),2003年1月3日MACD两曲线出现复合底背驰,1月9日相对应的负柱峰出现第二根收缩绿柱线,以当天均价16.40元买入,1月21日以均价19元卖出,每股赚2.6元,8个交易日获利16%。

  需要说明的是:

  ①MACD“将死不死”买入信号在0线下方出现与在0线上方出现是有不同市场意义的。MACD在0线下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股价仍在60天均线下方运行,因此,MACD在0线下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可先看作是反弹。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股价已在60天均线上方运行,由此可知: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是强势的特征,可积极买入,尤其在0线上方附近第一次出现MACD“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更应积极买入。由于MACD与60天均线存在这种密切的相关关系,有些股市专业人士把60天均线视作“股价起飞线”是有道理的。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DIF向上开口当天,有些股票当天成交量小于5天均量,碰到这种情况,为防踏空,激进型投资者可先以适量作试探性买入,待出现当天量大于5天均量时再增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