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世纪股灾备忘录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8 7:38:12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 |
|
|
编前语:忽闻一声印花降,千支百支股飘红。亲爱的读者,这两天股市大涨,心情一定不错吧?可是得提醒您,在预期重新膨胀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保持一份冷静。特别是脱离了业绩支撑,大家狂热地去吹大一个泡泡的时候,更得小心“灭顶之灾”。 《财道》自本期推出“历史上的股灾”系列报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对您增强风险意识有所帮助。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股票投机狂潮。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更可怕的是,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年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不堪回首大危机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大混乱之后重建理性 美国1929年的股灾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正是这次股灾,使美国参议院开始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