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股市之道的确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小小的指标中就蕴涵着深刻的股市之道。就拿趋势指标MACD来说吧,任何人只要稍下点功夫,就可知它的意义和作用。但虽然大多技术派人士都了解这个简单的指标,但蕴涵其中的深刻的股市之道,却是绝大多数了解这个指标的人所没有悟透的,否则,在“5·30”、“6·20”当天,在“9·11”上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浑然未觉风险所在。
关于MACD指标,不但适用于大盘,更适用于个股,但个股必须是好股票。好股票就是股性很好的股票——股性活跃,波动有序,循环有度,就像一个人性格特点明确而稳定,而不是没有章法可循。
好股票的意义广义来说,也包括大盘,其中上证综指的股性更好。
只有股性很好的好股票,才能与MACD指标形成相对稳定有序的互动共振规律特点,那就是顶背离和底背离以及金叉卖死叉买的规律。
沪综指与MACD互动共振的规律特点,主要就是对照以下几个中线、短线、超短线拐点处的阶段性相似点和不同点,以总结规律运用于实战:
2005年:8月22日前后、9月14日前后、11月8日前后、12月5日前后。
2006年:2月16日前后、3月22日前后、3月31日前后、5月24日前后、6月27日前后、7月14日前后、8月17日前后、9月27日前后、10月17日前后、11月14日前后、12月8日前后。
2007年:1月18日前后、1月23日前后、1月25日前后、2月15日前后、2月28日前后、3月12日前后、4月20日前后、5月16日前后、5月28日前后、5月30日前后、6月15日前后、6月25日前后、7月13日前后、8月17日前后、9月10日前后,以及现在尚未形成的金叉阶段。
如果对这些阶段性中、短乃至超短线的拐点了然于胸并举一反三变通活用,那么,许多关键的时空窗口都可以提前布防或临机定断。
从上述历史中规律性的特点看,我感觉大盘在形成日K线MACD金叉前没有系统性危机,但金叉发生后,要敏锐地感知大盘与个股的动向,并从细节方面发现蛛丝马迹,以定断随后将会出现短线小振还是中线剧振。
目前大盘还处于短线恢复性上攻时段,也就是最适合炒做个股的黄金段。
炒个股最应该讲究买点的把握,认为自己买点把握得很好,卖点却不会把握,一味寻找卖点技巧,这样是本末倒置了。要勇于做会买的徒弟,别刻意追求会卖的师傅。
那么,关于买点把握上有两点:一个是大盘一旦转暖,则比较适合炒做个股;二是选择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金叉多买点、死叉多卖点的个股,就在目标股形成“三点一线和三线一点买点形态”时,死叉买。
本人所说的金叉卖死叉买,是有条限制的,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更不是适合一切阶段一切股票的灵丹妙药。这点,在实战中要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