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被炒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9 17:27:04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家公司。

  到2010年底,限售股仅占到A股总股本的10.10%,A股市场将开始全面进入全流通时代。

  最受欢迎的炒作——央企重组

  入选理由:

  2009年被定义为央企重组年。这一年,军工、钢铁、煤炭、汽车等行业波澜壮阔的重组,为市场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央企的重组方还是被重组方,乃至各种形式的投资者,在2009年都给予了央企更多的关注与追捧。

  2010年将是央企重组决战的一年,超过30家央企的整合机会将会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央企重组投资热潮。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9组20户次中央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共有9家中央企业控股公司成功完成IPO;中国建筑、中冶集团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中国国电(600795)所属龙源公司在香港公开发售24.6亿股H股,创下中国电力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最大融资额。一些企业正在抓紧进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前11个月来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央企重组购并的案例更多是在资本市场完成的。如国家电网分别通过股权划拨和增资方式收购平高电气(600312)、许继电气(000400)的集团公司;华侨城、华电集团等通过资本市场实施购并等。

  年末,央企调整和重组的速度明显加快。两个月前,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与中国医药(600056)集团总公司实行联合重组,拉开了医药板块央企重组的序幕。11月初,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中国航(601111)空工业集团公司对外宣布,将联手对长安汽车集团进行重组,汽车行业的央企重组浪潮由此开始。大秦铁路(601006)在11月12日发布了增发方案,募集资金向控股股东太原铁路局收购运输主业相关资产和股权。中国远洋(601919)将成为中国远洋集团的上市旗舰,将成为公司资产整合的最重要平台。

  央企重组题材股更是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如赛格三星(000068)、大秦铁路、*ST昌鱼、济南钢铁(600022)等股价大幅飙升,皆因重组概念。

  最具实惠的炒作——十大振兴规划

  入选理由:

  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国家强。今年以来,国家确定的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

  不仅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被炒作”,投资者获利颇丰,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时间跨度将使这一题材继续成为最具实惠的炒作对象。

  2009年1月14日到2月25日,政府在40天内相继出台了涉及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物流业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随着相关实施细则陆续颁布,为期三年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时至年底,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效应逐渐显现。规划不仅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对拉动消费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小觑。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核心是税率调整、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推进行业的兼并重组。在这些支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政策里,对资本市场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的兼并重组。

  长丰汽车(600991)5月23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长丰集团5月21日与广汽集团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长丰集团对长丰汽车的持股比例将从此前的50.98%降至21.98%,广汽集团则以29%的持股比例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这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并购的第一单。之后,钢铁、汽车等行业并购案例层出不穷。

  由于市场对长丰汽车的重组早有预期,从今年年初到重组消息公布的这段时间里,该公司股价上涨了两倍多。

  最具焦虑感的炒作——天量信贷

  入选理由:

  中国股市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对信贷投放规模高度敏感。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3559亿元,环比骤降77%,同比也下降约6.8%。

  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政策“动态微调”把市场搅得“惊慌失措”。在8月份开始的两周时间里,上证指数下挫17%。对流动性的担忧和臆测,已经幻化为“股市焦虑症”。

  在信贷投放数据公布之前,各路财经媒体纷纷进行竞猜,言之凿凿,丝毫不亚于彩民对彩球的迷恋。股市跟着信贷规模起伏,成为今年市场最具焦虑感的炒作题材,投资者陷在信贷数据里难以自拔。

  1至11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29.74%。称之为天量信贷是毫不过分的。从1月份的1.65万亿开始,市场就随着信贷投放数据而波动,上证指数在今年前7个月拉出了7根阳线。在此期间,信贷投放最低的4月也达到了5918亿元的规模,相应的该月上证指数涨幅也比较小。

  随着7月份3559亿元信贷投放数据的披露,8月份上证指数出现了超过800点的落差。之后信贷投放渐趋平稳,市场也回归平静。

  在这个时期内,影响市场的因素除了信贷数据的波动外,还有有关信贷流向的各种传言在作怪。

  比如有媒体称,主管部门正在调研信贷资金入市问题,中国社科院也声称有证据可以作证“确实有大量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观点”,另外也有业界权威专家发表观点称,确有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和楼市。

  正是这些言论加速了市场的动荡。随后,银监会领导出面澄清,还没有发现有资金流入股市。统计局的官员也表示没有证据说明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

  尽管如此,市场对于信贷投放规模变动引发的流动性变化仍呈现焦虑状态。这也成为部分资金在A股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契机。

  我们认为,看待流动性问题必须依据中国具体国情,不应照本宣科,照猫画虎。中国有超过两万亿的外汇储备,有世界规模第一的储蓄存款,有两倍于GDP总量的行业资产。过分焦虑地炒作信贷增量其实大可不必。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年还将实施,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回升,活跃在股市上的资金就不会撤离,股市流动性将继续充沛。

  最具竞技精神的炒作——区域经济

  入选理由:

  从年初以来,陆续有8个区域经济规划出台,还有两个在研究中。各地将你追我赶、不甘落人后的竞技体育精神被演绎得炉火纯青。

  与这些区域经济振兴相关的股票也成为市场竞相炒作的对象,并且有可能成为市场乐此不疲并不断翻炒的热点题材。

  无论是东北的图门江,还是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无论是已批复的,还是正在积极申请和研究中的,红红火火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正在中国遍地开花。目前,中国共批复7个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既注重沿海布局,也注重开发沿边,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

  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也跟着这些规划的进展进行着此起彼伏的“炒作”。

  有专家表示,关键要看规划中有没有“干货”,光是表面的定位就好比戴了一朵先进小红花,看看行但没用,但如果有料的话就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力了。

  这位专家话中的“料”指的是获批的去也规划要有实质性的金融,财税等配套政策支持。如天津滨海新区,允许在一些金融业务创新方式先行先试;9月底,国务院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被视为作西部二次创业启动的标志,其中新疆将成为重点。此前,西部大开发已进行了十年,实实在在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支持。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曾肯定的表示,今后央行将积极改进和完善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对西部地区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指导力度。

  插上金融支持政策的区域发展规划,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要力量的同时,也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朵奇葩。今年以来,天津、海南、东北、西部等与区域经济规划相关的股票成为各路资金轮番追逐的对象,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未来相关优惠政策的颁布以及具体项目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力才会逐步在各个具体板块中得以体现。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