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21晚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并带来稳定升值的预期。
个人认为这是对股市的一个重大利好,比这么多年来管理层出台的任何利好都要强大。从理论上讲,本币升值吸引热钱流入、带动股市(房地产等)上升、再度吸引热钱流入、再度逼迫不断升值,但最终如果控制不当的话,将会引发泡沫、投机性资金逃离,股市崩跌。
估计今晚公布这个消息,市场利益双方又会断章取义的拿出日本、台湾升值的例子来单方面的宣扬自己的观点(多与空都有),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吧:(摘)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和台币升值是前车之鉴。1985年,美欧国家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后,日经平均股价由1985年12月的13113日元上升1989年12月29日38915日元历史最高点,随着1989年4月官方汇率上调,在短短的3年间日均股价下跌63%,其中国际资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日本股市造成严重的冲击。台湾股市也是如此,1988年台湾“央行”受到国际压力,采取缓慢升值的政策,却招引了大批投机资本在股票市场上套利,对股票市场构成极大的冲击。股票市场的加权股价指数从1985年7月的600点上升到1990年2月的13608点,但在随后短短的8个月时间内跌落到2565点,跌幅达80.4%,几乎冲垮台湾40年的经济成果。
由此可见,实际和理论是相符的:本币升值有利于股市的扬升。但是目前中国政府也同样面临着怎么解决房市的问题、怎么控制热钱过度投机的问题。这个度把握不当,未来又将是一场灾难。
人民币的升值对证券市场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却错综复杂:简单的说,人民币升值会使不同行业产生分化,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构成长期利好,如房地产、造纸、航空、中药、基础设施、电力、高科技等行业;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纺织、家电、出口贸易、建材、化工、汽车、、有色金属、农业等。对金融行业比较复杂,吸引资金流入的同时又对有不良贷款的银行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投资者还是应该仔细辨别,调整持仓结构。
在我们认识本币升值的利好性质以及对不同板块的利弊影响后,在短期操作上,我们还是要注意几个问题,作为一个善意的提醒:
1、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是不可以自由兑换的,这就对短期外资的快速流入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难挡内资的短期蜂拥而入。这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股市的调控。
2、本周B股的暴跌、H股的暴涨,表明此消息已经提前泄露:本周二,香港中资股中移动、中人寿、中国电信、东方、南方航空等尾盘突然出现巨量扫单(是正常交易的百倍计,大概是这样,朋友代劳,没有考证);上海楼盘也出现数十亿的大宗交易。但A股市场除了部分权重股、封闭式基金外,表现平平,为什么?。现在看来,我们可以理解为市场主力在暗中吸筹、避免提前暴露意图,但同时是否也能说明某种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渠道不畅通、或者说他们暂时的主攻目标不是A股市场哪?热钱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战场可不仅仅是股市呀;
3、整体A股市场成交量不断萎缩,是主力已经吸足了货?还是对未来有所顾忌?很多受益板块个股并没有大举吸货现象,是打压吸筹还是准备不足?尚有待观察……但都影响这种短期的走势。
无论如何,个人极其看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消息,并非因为理论上的升值效应、也非国外升值实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利好、利空是实实在在的,你可以有很明确的舍取抉择,不带有功利性、不会引起投资者的逆反心理,如果这条消息不能短中期拯救、稳住A股市场,我看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真正的利好消息出来了,个股喜忧参半。短线波动不可避免,谨慎取舍。高开始肯定的了,30点以上的跳空属于中等强势,并有望突破下降压力。如果少于20点的跳空缺口,那就有点弱了,预示着中短期市场必定有着某个环节没有衔接好,进而影响股指的进程。希望多方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扭转颓势。
预期是良好的,就看市场多方争不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