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0653ST九州,在2000年7月27日以前的时候,主力在4——6月份的三重底结构内吸纳了一定的筹码,后来由于大势热点集中在重组股和ST类个股上,主力为了抓住战机,在7月27日上午,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吸筹。当天上午10点左右,该主力在突破前期3次都没有冲过的高点5。97元价位后,于10点左右把股价打至涨停价位6.09元处,借助前期跟进散户三次在箱体顶部没卖而坐电梯的后悔莫及心理,一上午之内,五次打开涨停板,并且放出巨大的成交量,促使所有持有0653ST九州的投资者,惊慌失措,生怕不卖出去,辛辛苦苦赚到的蝇头小利会象前几次一样再度失去!于是散户竟相抛售......主力成功接纳了大批的廉价筹码,直到下午开盘,浮码才渐趋稳定,股价牢牢封在涨停......第二天股价再度涨停,第三天摸高到涨停后开始回调后,然后又接连四个涨停......
跌停板的吸货方法;1999年12月份,0682东方电子经过长期的横盘后跌破平台,走出跳水行情,12月27日该股以跌停板开盘,使跳水行情进入白炽化状态,散户恐慌抛盘如云,最后这些廉价筹码都被主力在绝对低位一网打尽,从而展开一轮翻番的拉升行情......
涨停板吸货方法的运用:涨停板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前期的投资者都能预测到的阻力位附近。这样经过反复的打开涨停,更能促进散户对后市不确定性的遐想,增加心理压力,引发抛售欲望,然后再吸取筹码。
跌停板吸货方法运用;在强势市场里,选择有利空袭击的个股,破坏技术和走势形态,引起止损盘抛售;或采取炸单的形式,促使日K线上阴线越跌越快,越跌越大,促使持股者的心理压力大增,引起投资者不抛售将会下跌空间无限的恐惧感。白炽化状态时以大单封住跌停,这时散户的抛盘竟相而至,待散户抛盘达到一定程度时,主力可釜底抽薪,采取撤单形式撤走自己的卖单,然后以实质性的买单大肆吸收上档的抛盘,达到快速建仓的目的。
关于吸筹期间媒体舆论的应用:
主力在吸筹期间,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痕迹来,引起一些舆论媒体的关注。如在吸筹末期,可趁势拉抬股价,突破上档阻力位;如果在吸筹初期,在跟风盘不太旺盛时可反向操作,向下打压股价,促使股价下跌,吓退欲跟进者,如果吸筹不多,而散户又跟风旺盛,主力可暂放弃操作,让股价短期内自生自灭。待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步消退后,可利用手中筹码再行打压股价,造成主力出货迹象,诱使散户割肉出局。
九.总述:
总的来说,在主力吸筹期间,主力无论是从技术指标或技术形态、K线组合或股价走势,一般多采用反向操作,坚决拒绝与投资者和技术人士对话,促使他们进也错,出也错,不断追高踏低,左一耳光,右一巴掌,打击其跟进的信心。也可通过技术指标、技术形态、股价走势,利用媒体舆论等工具向投资者撒谎,影响投资者正确的判断能力,最终导致投资者错误的决策,从而达到低位建仓的目的。
六.拉高建仓:
这是一种利用散户惯性思维逆向操作的一种典范。由于市场人士大多会认为主力为了降低成本会采取打压股价进行建仓或主力建仓往往在低位的习惯性思维而采取的逆反手段,把股价推升至相对高位建仓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必须依照几条先决条件:1.股票绝对价位不高;2.必须确定大盘处于牛市初期或中期;3.公司后市有重大利好或大题材做后盾;4.有大比例分配方案;5.有足够的资金控盘,具备中长线运作思路。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这种建仓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加快吸取筹码的速度,缩短建仓时间,争取拉升战机。这种方法往往容易误导投资者,促使其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判断。市场人士往往把主力推高建仓误解为主力拔高,推高后的建仓行为理解为主力派发,这样主力就很容易买进大量筹码。虽然主力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大盘处于大牛市的初中级阶段,个股背后有重大题材和利好,在推高建仓的背后,个股就会存在更大的涨幅。比如0425徐工科技(原名徐工股份),从19995月份起,主力开始推高建仓,埋头苦吃筹码,把股价从9块多钱一路推高到13元附近,然后又向下缓慢盘跌到12元附近,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主力在出货,竟相逃走,主力顺利接走大批筹码。笔者认识的一位投资者,在该股没有主力的时候持有该股长达两年时间,苦苦等待拉升机会。可惜在主力推高建仓的过程中,看错方向,误以为主力出货,在12元的时候逃走了。后来该股经过一年时间运作,股价从主力建仓成本的12元附近一直上涨到最高49元(复权后),涨幅达到300%!
这种方法采用逆向思维,但必须遵照一定的先决条件。比如在熊市时,或股价绝对价位较高或个股基本面无重大变化时忌用。如果有很宽裕的建仓时间的话,一般也不提倡用此方法,毕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主力运作成本
拉升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说来,标准主力一般将资金划分为两大用途。用资金比重的70%左右做为战略建仓部分,剩余30%左右低吸高抛做为滚动拉抬股价之用。
经过我们前期种种努力的运做,基本上已经完成战略建仓的过程。下一步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拉抬股价,促使股价脱离成本区域。
在两军作战之前,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队一般都要派出一股先遣的小组,进行交战前的侦察工作,以探明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现在部队上称做“侦察兵”,古时候所谓“探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